會員登入會員註冊首頁網站導覽English員工專區TRU

     
首頁 > 最新消息 > 焦點消息
焦點消息
2025-04-30

食品防腐劑的檢測機制與使用規定






什麼是防腐劑?

防腐劑是一類用來延長產品保存期限、防止微生物(如細菌、黴菌)滋生或化學變質的添加劑。它們常用於食品、藥品、化妝品、清潔劑等產品中。

防腐劑的類型分成天然物質與化學合成,天然防腐劑如:食鹽、醋(醋酸)、檸檬酸維生素C(抗壞血酸)、綠茶萃取物等抗氧化劑等,人工合成防腐劑如:苯甲酸(Benzoic acid)、山梨酸鉀(Potassium sorbate)、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常見於化妝品)、硫酸鹽(如亞硫酸鈉,常用於乾果)。

防腐劑的作用機制包括:
  • 抑制微生物生長(如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或酵素活性)
  • 改變pH值,讓微生物難以生存
  • 抗氧化,防止脂肪氧化或變質
     
食品防腐劑的分類與使用規範

台灣衛生福利部(衛福部)制定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了食品防腐劑的種類、使用範圍及最大使用量。​這些標準旨在確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腐敗變質,並保護消費者健康。


依台灣防腐劑的分類、使用範圍及用量限制,分述如下:


































除了須遵守防腐劑的使用範圍與最大容許量外,還有幾項重要原則需加以留意:

首先,罐頭食品一律不得添加防腐劑。然而,若因原料特性或製程需求,確有使用必要,則必須事先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方可使用。所稱「罐頭食品」,係指在製造過程中經脫氣、密封與殺菌處理,能有效阻絕外界微生物污染並達到保存效果的食品。

此外,若同一食品中須依表列規定混合使用多種防腐劑,則每一種防腐劑實際添加量除以其對應的使用標準後所得數值之總和,必須小於或等於1,方符合規範。

最後需注意,此類資料採「正面表列」制度,亦即僅限表列中明確列出的食品品項可使用特定食品添加物;未列入之食品,則不得使用該添加物。


註1:「脫水水果」係指經由糖、鹽或其他調味料醃漬後,再經脫水、乾燥或熬煮等程序加工而成的水果製品。
註2:「煮熟豆」指經煮熟並加以調味的豆類食品,包含內餡用途的豆餡製品。
註3:「海藻醬類」是以海藻或海苔為主要原料,經加工後製成的佐餐用醬菜類食品。
註4:「濃糖果漿」是指從天然果汁或乾果中萃取出高濃度果漿,其中果汁含量需達50%以上,並添加於高糖度糖漿中,其總糖度應達50°Brix
           以上,適合稀釋後飲用。



防腐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普遍來說,若長時間大量食用含防腐劑的食品,可能對肝臟與腎臟的正常功能造成干擾,進而對人體健康帶來潛在風險。雖然大眾對防腐劑普遍存有負面觀感,但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方便性成為選擇食物的重要因素,加工食品因此變得難以取代。除了提升製程與包裝技術來延長保存時間之外,依照法規在食品中合理添加適量防腐劑,不僅對人體影響有限,也能有效避免食品腐壞所帶來的問題。

在眾多防腐劑中,己二烯酸因為在體內可被分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後排出,通常被視為較低風險的選擇,但若攝取過量,仍有可能影響身體代謝運作。相比之下,長期接觸去水醋酸則可能提高癌症發生的機率。若從毒性程度來看,防腐劑的風險排序為:去水醋酸> 苯甲酸> 己二烯酸。

大多數防腐劑具有水溶特性,因此可透過清水浸泡處理,降低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另外,烹煮加熱也有助於去除部分防腐劑成分。對於孕婦、幼童或是肝腎功能不佳者等較為敏感的族群,更應謹慎挑選防腐劑含量低、相對安全的食品,以減少健康上的潛在負擔。
 


想進一步了解 防腐劑檢驗與測試的服務,
請洽:02- 8751-1232 #202 游小姐

 

分享至